
Pass In Time- The Definitive Collection
在城市深处体验民谣--Beth Orton Beth Orton的音乐结合了充满热情而又美丽的原声乡村感觉和Trip-Hop的电子节奏,开创出一种独特的惊喜,惊喜于她音乐中自然的质朴和现代节奏,Beth Orton应该算是根源电气化的代表人物。 Beth Orton 1970年12月出生在英国的Norwich,参加双人演唱组Spill是她音乐生涯的开始,与William Orbit一同翻唱John Martyn的《Don't Wanna Know About Evil》使Beth Orton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后来她还继续参与了William Orbit在1993年发行的《Strange Cargo 3》专辑制作。1995年,Beth Orton与电子乐队The Chemical Brothers合作了《Alive: Alone》,这是他们的专辑《Exit Planet Dust》的最后一首歌。 后来Beth Orton找来贝司手Ali Friend、吉他手Ted Barnes、键盘手Lee Spencer和鼓手Wildcat Will组成了自己的乐队,在1996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张EP《She Cries Your Name》,其中Andrew Weatherall制作的《Trailer Park》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紧接着在接下来的1997年,Beth Orton又发表了更加出色的《Best Bit》,她自己也从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跟乡村爵士传奇Terry Callier的合作犹为令人赞叹。绝对经典的《Central Reservation》发行于1999年,其中的一首《Stolen Car》在各个大学的电台很受欢迎,而随后的全美巡演也获得了成功。 三年以后,Beth Orton卷土重来,推出了她的第三张专辑《Daybreaker》,前Whiskeytown灵魂人物Ryan Adams和The Chemical Brothers的参与让这张专辑大放异彩。 《Other Side of Daybreak》是Beth Orton刚刚发行的最新专辑,其实准确的说这是一张非完全意义上的重新混音的专辑,虽然是以前的作品,但却同样带有新意。Beth Orton把上一张《Daybreaker》中的四首作品单拿出来重新制作,在音调等方面做了处理,并加上了鼓机的电子音色以及喋喋不休的纷乱节奏。另外还收录了上一张专辑里的主打单曲《Concrete Sky》的现场不插电版本,Beth Orton还用不插电风格为基调,演绎了七十年代芝加哥的灵魂乐经典《Ooh Child》和《Ali's Waltz》。说到《Ali's Waltz》,记得Beth Orton在《Daybreaker》也有一首歌叫《Ted's Waltz》,被评论称为她最好的民谣情歌。 无论用什么方法,你都能跟Beth Orton的音乐很快私混在一起,层层叠叠的电子元素和拨开表象展露出来的民谣真实内涵结合在一起非但没有显得杂乱,反而让她的作品更加精彩,因为Beth Orton的旋律富有活力,她的嗓音也引人瞩目。 我该怎么去分辨和理解像Beth Orton这样的女歌手呢?她跟Sandy Denny确实很相象吗?如果看她在舞台上拿着吉他自弹自唱,那其实与传统的民谣歌手是相差无几的。但如果说Beth Orton这几年的迅速走红是因为参与了The Chemical Brothers、William Orbit的音乐创作和演唱而实现的,那是十分不客观的。她在前两张个人专辑里首先采用了电子音色来解释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种创新在当时没人能比得上,进而也让Beth Orton成为当今流行乐坛新一代的大都市民谣的代表人物,时隔几年我们再次聆听这张新专辑《Other Side of Daybreak》时,就会发现是不是用电子音乐器材来创作歌曲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而当Beth Orton了解到创作必须呼应她自身的生命感受,要把一切的情感付诸于此时,那么作为一名歌手,凭借真诚的情感唱出自己真诚的思想内涵,才能将作品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 所以如果我们要用简约透彻的眼光来看待《Other Side of Daybreak》这张专辑,便会发现Beth Orton的嗓音虽然时而低哑吟唱,时而起伏高歌,但在字句音符错落的空白的地方,却更加能够透露出她对生命的寻觅与探索的渴望。这就好象我们每一个人,所有平凡的心灵,在琐碎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求得到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心理平衡状态罢了。 新专辑的第一首歌《Ooh Child》便是典型的例子,Beth Orton用简单直白的叙述表达出她对生活过的这座城市的焦躁与不安,而透过她略带忧累的嗓音与弦乐编排,一种歌曲戏剧性的内在张力很自然地像空气中的气味一样散发出来。从Beth Orton的创作风格来看,她在很多首作品的创作角度上明显是同时受到两个人很深的影响,一个是英国的民谣歌手John Martyn,他的舒坦平实很适合Beth Orton,而另一个则是著名的Joni Mitchell,两人那种仿佛七十年代的创作方式如出一辙。比如她在上一张专辑《Daybreaker》中的同名作品《Daybreaker》和《Thinking About Tomorrow》等等里可以听出与John Martyn十分相似的手法,而Joni Mitchell的影响则集中在《Carmella》、《Anywhere》、《God Song》等歌曲中,只要注意听Beth Orton是如何在嗓音变化上的运用及音乐走势大幅度的升降,确实如同当年Joni Mitchell再现一般,充满了独立女性的执著味道。 《Other Side of Daybreak》专辑中值得一提的,还是与前Smiths乐队吉他手Johnny Marr合作创作,跟美国民谣歌手Ryan Adams演唱的《Concrete Sky》,这首歌的录音室版本就足以称得上是Beth Orton所有作品中嗓音最柔情蜜意的一首,这次的现场不插电版本更是带着丝丝清爽。事实上,这张专辑创新的地方比上一张要多很多,电子节奏和特殊音色,还有漂亮的弦乐编排都让这张《Other Side of Daybreak》彷反υ谝恢职朊伟胄训哪:状态,就如同在第二首《Thinking About Tomorrow》里,Beth Orton用烦恼却又不那么在乎的口吻反复吟唱的“These habits are so hard to break and they're so easy to make”,你就会发现即使Beth Orton只是不断翻来覆去地思量,关注生活上诸多的细微琐事时,她也是很可爱的。 其实我觉得生命中最珍贵的感悟,往往就是在一个寂寞的下午,灵光一闪的那一瞬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