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 - 赛德克·巴莱 电影原声带

余生 - 赛德克·巴莱 电影原声带

继「回家三部曲 - 海有多深.山有多高.路有多长」素人音乐家陈建年再度与纪录片导演汤湘竹携手合作,为魏德圣所监制的「余生 - 赛德克‧巴莱」纪录史诗长片跨海配乐。此专辑除了完整收藏电影中所使用的音乐及罕闻的赛德克族古老歌谣吟唱,还特别收录了导演未用的其他配乐珍贵版本。

陈建年以他擅长的吉他演奏为基调,融汇了钢琴、排笛、木笛、口簧琴、三弦琴及手风琴等多种器乐,娓娓谱出当年被迫迁徙、失去摰亲、远离家园、压抑悲苦的抗日余生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辛酸;伴随着雾社事件的遗族们,在八十年后的今天,翻山越岭回到赛德克族的祖灵之地「Pusu Qhuni」——传说中,那是具半石半木、高耸入云的巨岩,也是赛德克族起源之处。

八十年的故事很长,导演汤湘竹用此片弥补了魏导在《赛德克 ‧ 巴莱》电影里无法详述的环境背景,而陈建年的音乐则提供了《余生 - 赛德克 ‧ 巴莱》最重要的「底气」,也影响了整部纪录片的节奏。当故事的面纱伴随着配乐一幕幕地被揭开,我们终于得以随着遗族的步伐前往幽远神秘的峻岭,亲临赛德克族的圣地 Pusu Qhuni,倾听族人与祖灵跨越时空的感人对话。

----------------------------------------------------------------------

关于电影
余生—赛德克‧巴莱
Pusu Qhuni

出品 Publisher│果子电影 ARS Film
监制 Executive Producers│魏德圣 WEI Te-Sheng.黄志明 Jimmy HUANG
导演 Director│汤湘竹 TANG Hsiang-Chu
制片 Line Producer│吴怡静 Anne WU
摄影 Cinematographer│姚宏易 YAO Hung-I
剪接 Editorial Supervisor│廖庆松 LIAO Ching-Song


拍摄缘起
2010年的9月电影「赛德克 ‧ 巴莱」杀青了,但魏德圣导演心中同时还有个心愿,那就是除了以剧情片赞美赛德克男性勇士的英雄事迹外,也希望以纪录片形式,记述雾社事件后的抗日余生,如何从悲剧幸存者的处境,以无比的勇气直面未来,成为今日的清流部落。因此邀请完成「回家三部曲」的纪录片导演汤湘竹(同时也是赛德克‧巴莱的录音师)来执导这部纪录片《余生—赛德克‧巴莱》。


故事大纲
悲伤了很久很久,泪水流得很长很长,长到汇聚成一股「清流」,蜿蜒围绕,保护着河流中央的「川中岛」(现南投县仁爱乡互助村)。那里休憩许多疲惫的灵魂,等待着伤口愈合的一天,踩着轻步,银铃般歌唱, 在青山微风里。

八十年后,曾参与雾社事件的遗族踏回了过去祖先奔跑的土地。在那,高山绵延,水鹿追逐,遥远、神祕的深处,Pusu-Qhuni仍矗立着。传说里,Pusu-Qhuni是具半石半木、高耸入云的巨巖,是赛德克族起源之处。

八十年,嗷嗷待哺的婴孩,已成鬓发霜白的老者;八十年,悲欢离合已上演了无数次。原谅仇恨,可能只需一瞬间,但也可能比八十年还长。

被日人强迫迁徒的抗日余生,失去摰亲,远离家园,生命被监看、被限制,最后只能选择噤声,以求自保。他们压抑了悲苦,眼泪无从渲泄,前车之鉴,只有要孩子努力唸书。于是清流部落,成为了今天教育程度最高、公务人员最密集的原住民部落。

八十年的故事很长,愿意开口娓娓述说的历程也很长。当故事的面纱终于被揭开,被流传,今日也得以逐一拜访「余生」遗族,倾听他们的故事;也得以前往幽远高山之中,尚飨发源地Pusu-Qhuni。


2011年7月5日
余生纪录片工作队伍
终于抵达了赛德克族的发源地
Pusu-Qhuni
队伍里
有摄制组汉人十一位
事件余生后裔巴万那威父子三人
十四位布农族高山协作

巴万那威父子
毫不遏抑激动的情绪
请祖灵们不分语群夙怨
共享薄酒
这或许是迫迁清流以来
余生及其后裔
少数或唯一的一次
造访亲临祖灵之地
在所有人为之动容的此刻
Pusu-Qhuni报以静默

赛德克族
从遗世独立
直面各式强权入侵
短短百年
所遭逢的无以名状的苦痛
Pusu-Qhuni
凝立深藏于群山之中
报以一贯的静默

早在十三世纪
伊斯兰苏菲派诗人鲁米曾言

在善行和恶行之外
有个地方
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
当灵魂
在那片草地上彼此面对面
世界顿然充实
无需言语
想法 语言甚至是彼此的对话
都不再有任何意义

这是纪录片余生的终点
也是赛德克族的起点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