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 Eschenbach
中文名:克里斯托弗·埃申巴赫 别名:艾森巴赫,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 国籍:德国 出生地:波兰弗罗茨瓦夫 生日:1940-02-20 职业:钢琴家,指挥家 代表作:《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埃莱克特拉》 主要成就:Grammy Award for Best Classical Compendium 所属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国家交响乐团 简介:Christoph Eschenbach8岁时开始学习钢琴,由他养母教。她很快发现埃Christoph Eschenbach的才华和他在参加汉堡献给音乐学院学习所取得的成绩。1952年斯坦威钢琴大赛他获得一等奖,并于1962年,在德国慕尼黑国际竞争中获得二等奖。很快Christoph Eschenbach在整个欧洲和美洲进行巡回演唱会。 1972年他首次发布布鲁克纳交响曲第3号,1979年,他被任命一般音乐总监,德国莱茵普法尔茨州爱乐乐团。他是永久首席指挥。 从艺历程:Christoph Eschenbach1940年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是二战后崛起于乐坛的最杰出的德国钢琴家之一,目前除指挥之外仍以钢琴家身份出现在音乐会演出和唱片录音中。 1965年他在瑞士卢塞恩举行的克拉拉·哈斯基尔音乐比赛中赢得第一名,成为他演奏生涯的转折点,他应邀在世界各主要音乐中心演奏,举行许多巡演,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与乔治·塞尔指挥的克里夫兰管弦乐团以及作为独奏家与赫伯特·冯·卡拉扬的合作。 在汉堡音乐学院完成指挥学业后,他于1972年开始了作为指挥家的事业,1975年首次在北美登台,与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此后他继续指挥美国的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克里夫兰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和欧洲的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立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的大多数主要乐团。他是坦格伍德、好莱坞圆形剧场、拉维尼亚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等国际音乐节定期邀请的指挥家。 在歌剧领域,他于1984年他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指挥歌剧《女人心》,之后在休斯敦歌剧院指挥了多部歌剧的极为成功的演出:《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玫瑰骑士》、《罗恩格林》、《帕西法尔》(由Robert·Wilson执导)、《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Elektra,由Andrei·Serban执导)。其他歌剧指挥活动包括在拜罗伊特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指挥《帕西法尔》,2001年11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阿拉贝拉》,2004年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五十周年庆典指挥《唐璜》(由Peter·Stein执导)。2005年,他指挥巴黎管弦乐团在巴黎城堡剧院演出了由罗伯特·威尔逊执导的瓦格纳《指环》。 1982至1986年,Christoph Eschenbach任苏黎世音乐厅乐团艺术总监。1988至1999年任休斯敦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他将该团变成了美国最佳乐团之一;他还于1998年9月至2004年8月任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他于2000年9月开始担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2003年起同时担任费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 在过去六个音乐季中,除了在巴黎的音乐会演出,Christoph Eschenbach率领巴黎管弦乐团进行了大量巡演,所到国家包括德国、奥地利、西班牙、希腊、中国、罗马尼亚、英国和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 Christoph Eschenbach作为钢琴家录制了大量唱片;作为指挥家,他的录音包括指挥休斯敦交响乐团(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马勒、勋伯格、韦伯恩、贝里奥),汉堡北德广播交响(马勒、舒曼)和巴黎管弦乐团(柏辽兹、布鲁克纳、拉威尔、策姆林斯基)交响曲全集、与中国钢琴家郎朗合作的贝多芬的第一、四钢琴协奏曲。 2006年6月,Christoph Eschenbach获得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3年获荣誉骑士勋章;他还被授予德国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并获得太平洋音乐节伦纳德·伯恩斯坦奖。1972年他作为指挥家首次登台,演出了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日后指挥成为了他职业活动的重点。1979年至1981年,他成为莱茵兰普法尔茨国立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1982至1985年担任苏黎世音乐厅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88年成为休斯敦交响乐团的指挥,1995年至2003年担任拉维尼亚音乐节的艺术指导,1998至2004年成为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指挥,2000年以来成为巴黎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2003年以来接替沃尔夫冈·萨瓦利希成为费城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 荣誉记录:葛莱美奖最佳古典简编 生平故事:1940年2月20日Christoph Eschenbach生于布雷斯劳(当时属德国,现为波兰弗罗茨瓦夫),母亲是玛加蕾特·林曼,父亲是赫里伯特·林曼,母亲在生产Christoph时因难产死亡,父亲在战俘集中营中死去。 1946年1月31日,Christoph被义母沃莉多尔·埃申巴赫(他亲生母亲的一位堂姐)从难民营中搭救,由此结束了他最初五载阴郁的童年。此后1年的康复期间,他患上了失语症,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第一次接触了音乐:他的义母沃莉多尔女士是一位钢琴师兼歌手,她给学生上课,从早到晚不断地弹奏着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拉赫马尼诺夫、巴赫等的作品。 11岁,第一次聆听大型交响乐,萌发了当指挥家的理想 Christoph指挥生涯的开始,则始自11岁那年,那一年,他第一次聆听了一场大型的交响乐:那是由指挥家富特文勒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来基尔作巡回演出,演奏贝多芬的第4交响曲、第5交响曲和“大赋格曲”——“母亲很快就察觉了我的无比惊愕,也就在那一刻,获知了我决心要成为一名指挥家的理想。” 由此,Christoph开始了他真正的音乐学习,他首先学会演奏的乐器是小提琴,随后学习钢琴。1959年,他在汉堡师从威廉·布吕克纳-吕格贝格开始学习指挥。 大师卡拉扬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导师 Christoph与卡拉扬的相识,始自1966年12月,当时多次获得钢琴大赛一等奖的艾森巴赫首次与乐团一起录音,即与赫伯特·封·卡拉扬及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此后,卡拉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之一。 1967年,开始师从乔治·塞尔学习指挥。 艾森巴赫与郎朗:Christoph谈及经他慧眼一举成名的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这位伯乐言语间充满了期待。 “我发现郎朗的时候他只有16岁,第一次听到他的弹奏,就感觉他非常有才华,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1999年,当郎朗在拉维尼亚音乐节的明星音乐会上,临时被通知代替因病无法演出的钢琴家瓦兹,并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演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指挥便是Christoph,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年轻的郎朗一举成名。原来在选择之前,当时郎朗正在参加一个钢琴考试,从门口走过的Christoph被他弹奏的钢琴曲所吸引——郎朗的天赋给Christoph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立刻向郎朗发出了演出合作的邀请,后来也经常邀郎朗到他家去上课。 “他现在不能说100%的成功,有很多的困难要去克服。”这么多年,艾森巴赫坦言一直在呵护着这位钢琴界的天才,“我一直很关注他,我反复给他一些音乐上的建议和想法,不希望过多的商业演出把他吞噬掉。”郎朗和众多世界知名交响乐团的成功合作,已让艾森巴赫倍感欣慰。 “我们不要把郎朗和霍洛维兹、鲁宾斯坦放在一起比较,这样是不太妥当的,但是他已可算是能与后者平起平坐的‘大师’级人物,他已具备这样的实力。我希望他不要被音乐产业吞没,当然,他有权享受一切‘巨星’待遇,但也要在意自己的发展。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青年人,希望他能弹到80岁。” “郎朗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与他合作非常愉快。马友友毫无疑问是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我还没跟其他中国音乐家密切合作过,但是我曾经考过很多年轻的中国音乐家,我敢肯定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会获得成功。”